北非沙漠。
炙热的阳光下,一只撒哈拉刺尾蜥张开爪子快速爬过,只在地面留下了一行浅浅的足印,而后尾巴一摆消失在沙子中。
这等本事左重是学不来的,他趴在滚烫的沙丘之上遥望远方,沙丘以东两公里的地方隐约有人影晃动。
缓缓从沙丘退下,他提笔记录:【方位XXX,疑似有土著定居点,待查明】
记录完毕,左重回到了临时宿营地,小特务和英国人已经搭设好了伪装——在车辆上方铺设帆布,再撒上一层沙子。
已经执行过多次沙漠作战任务的英国人经验丰富,他们将营地设在了沙丘背风面及低洼地里。
这可以利用自然阴影减少轮廓可见性,避免被德军空中侦察机发现。
而且每个营地间隔至少50米,降低被德国人一锅端的风险。
除此之外,散兵坑、环形战壕、铁丝网和地雷等防御设施也被快速部署。
FIRC特务一边干活,一边偷师,虽然军统请了西部的牧民教导特务沙漠生存技能,但生存与作战不同,多学点没坏处。
左重在营地里转了一圈,看见几个英国士兵在挖掘浅坑,便好奇地问了一句这是干什么。
一名SAS成员回答,这是在修建【沙漠井】,作用是搜集淡水。
说话间,英国士兵在坑底放了个饭盒,又用防水布完全覆盖坑口,边缘用沙土压实。
最后,对方将一枚小石块丢在布面中央,使得防水布向下微微凹陷。
看到这幕,左重恍然大悟,前世某档野外求生节目中,那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就曾这样搜集过淡水。
它的原理很简单,沙漠地下和地表的温差极大,在遮住阳光的情况下,地下浅层沙土中的水汽遇冷会凝结成液态水。
【沙漠井】上方的那张防水布,不仅可以阻止冷凝水蒸发,还能让凝结的水滴沿着布面落到饭盒里。
据SAS成员透露,单个【沙漠井】十小时内大约可收集100-300毫升水,具体取水量取决于空气湿度。
而北非地区由于靠近海洋,空气湿润,故而【沙漠井】的效率很高,取水量可以达到最高。
得知此事,左重立刻命令手下多挖几个坑,在沙漠地区,淡水远比子弹珍贵。
他们这次长途侦察,每人每天只有1.5升的饮用水配额,包括他也是如此,300毫升淡水绝不算少。
半小时后,有人穿梭在各个营地之间,不断出声提醒:“bckout!(灯火管制)”
灯火管制不只在夜间,白天也有,反光和烟雾同样可以泄露行踪。
士兵们拉紧覆盖金属装备的帆布,随身携带的香烟也被收缴到士官或者军官手中。
做好这一切,除了哨兵,剩下的人开始吃饭。
左重接过英国人递来的食物,内心露出一副地铁老人脸。
几块饼干,一盒牛肉罐头,一袋茶叶以及少量炼乳,这就是今天的早餐,看着就没有食欲。
他拿着饼干敲了敲石头,结果饼干完好无损,石头却裂成了几块,即使有风化的原因,眼前这幕还是让左重目瞪口呆。
旁边,英国士兵熟练的将饼干扔到水中浸泡捣碎,又倒进罐头搅拌了两下。
左重学着对方的步骤,做出了一盒浆糊状的物体,颜色、外形,神似某南亚大国的玛莎拉。
犹豫再三,他尝了一小口“浆糊”,表情瞬间变得精彩,果然很难吃,但还是强忍着不适全部吃了下去。
比起以粗粮为食的果军和西北军队,这样的餐食已经算得上丰盛,甚至是奢侈。
只是可惜了罐头里的牛肉,英国人把宝贵的肉类做的如此难以下咽,这何尝不是一种浪费。
吃完“浆糊”,众人享用了一杯由茶叶和炼乳冲泡的甜茶,既能提神又可补充热量。
这还没完,随行的后勤官在餐后分发了从本地采购的干枣与无花果干,用来补充维生素。
不得不说,英国人确实没有什么做饭天赋,可在物资供应上超过了大多数的亚洲军队。
用一种复杂的心情解决掉早餐,左重再次检查了一遍哨位,这才钻进汽车休息。
英军和果军都没有官兵平等的传统,军官不用参加值哨,他也没必要装样子。
不知道睡了多久,左重被一阵引擎轰鸣声惊醒。
“鹳式!注意防空!”
有人压低身形边跑边喊,所有人立刻放下手头工作钻进了散兵坑,左重同样翻身藏到了车旁。
距离营地五百多米的空中,一架Fi-156“鹳”式侦察机慢速飞过,位于飞行员身后的观察手不断扫视地面,对方身前赫然放着一挺MG15机枪。
还好,德国人没有发现眼皮底下的营地,引擎声逐渐远去,众人都松了口气。
别看这只是侦察机,但要是在开阔地带被飞机盯上,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