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光大亮,辽军面对悍不畏死的敌军,又在痛失主帅乌利可安的情况下,终于崩溃了,仅剩不多的守军如潮水般四散而逃。
站在笔架山山顶的张义几人,亲眼见证了这一过程。
按照张义的本意,还想再看看后续发展的。怎奈,一队西夏斥候向着他们这边奔袭而来。这明显是来占据最高点,打算了望敌情的。
三人只得加紧收拾行李,向着西京大同府的方向撤离。
经过几日的奔波,张义几个才算安全的进入了大同城。
此时,新任守备将军朱韬,还不知道金肃军已经失守。正大喇喇的坐在值房里,品尝着小厮送上来的茶水。
衙门的侍卫来报,说是一位自称是萧家总管,姓于的年轻人在外求见。
朱韬几乎没有多想,就知道是于则成来了。暗骂了一句“阴魂不散”,就让人将其带进来。
一会儿功夫,等张义迈过门槛,走进值房的时候,朱韬立即换上一副笑脸,绕过书案向对方迎了过去。
“于总管,真是稀客稀客。你不在析津府处理府中事务,怎么跑到这小小的大同府来了?”
说着,就像个多年不见的好友似的,热情的请对方入座,还亲自端上一杯热茶。
张义暗骂一句“虚伪”,心里怕是宰了自己的心都有。
等二人各自落座,他才表明了来意。
“朱将军,实不相瞒,于某这次过来是给你示警的。”
“示警?”
“你还不知道吧,金肃军驻地已经于四天前被西夏敌军攻破,仅存的数千将士正在向大同一带撤退。”
啪~~
茶杯落地,发出清脆响声。
朱韬目光呆滞的看着对方。
金肃军所属位置,就相当于辽国的西大门。一旦失守,敌军就可以长驱直入,直逼自己镇守的大同府而来。
“于……,于总管,可莫要玩笑,需知谎报军情,可是要……。”
不等他把话说完,张义已经抢先打断:“朱将军,我犯得着跟你开玩笑嘛?再说了……。”
说到这里,他翘起二郎腿,悠哉悠哉的说道:“金肃军被偷袭的当晚,我恰巧就在驻地附近。整个过程亲眼所见,这还能有假?”
“嘶~~~。”
朱韬倒吸一口凉气,这么说是真的了?那我大同……危矣!
其实按照张义的真实判断,西夏必然不敢攻打大同。一来,兵力不足,区区几万兵马,就想攻打五京之一的大同城,那不是开玩笑嘛?
二来,也是关键的一条,西夏拥有的炸弹数量有限。一个金肃军已经消耗不少,哪里又有多余的来攻打大同。
可他偏偏就要给朱韬一种紧迫感,误以为西夏大军随时都会兵临城下。其目的也很简单,就要给对方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。
现在有多紧张,日后就有多懈怠。只需几次三番的“调教”,相对弱小的西夏才有可能真正得手。
这时,朱韬终于反应过来,脸上满是担忧之色:“于总管,西夏此次出动了多少兵马?”
“这个嘛……,没看清啊。”
于则成的这一回答,气的朱韬简直要骂人了。
你特么没看清,来示警个鬼啊!
可就在这时,只听于则成又说道:“满山遍野,无边无沿啊。我又不通军武,哪里知道有多少人马?”
“啊?”
朱韬惊呼一声,用颤抖的声音说道:“满,满山遍野?”